2019年5月27日下午在鼎新图书馆八楼学苑沙龙,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日本神户大学客座教授张业松先生,为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师生做了题名为《<狂人日记>百年祭》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张先生指出,《狂人日记》阐释中始终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对“狂人”及其结局的理解,这个问题的形式化的表现就是正文的“白话”与小序的“文言”之间的并置与分裂。他认为,这一形式化的呈现,实体化了时代的根本性困境,也使整个作品的意义表达变得暧昧。张先生认为,《狂人日记》所提供的“新”与“旧”的情境框架,并不是纯粹的“狂人”败北的语义。包括结尾处的标点符号也有有强烈的象征意味,由此重新定义了《狂人日记》的经典性。张先生还认为,《狂人日记》的诞生既源于长期以来鲁迅的关怀意识,同时也与其留日期间明治知识环境的熏陶,特别是章太炎等人的思想人格的影响有直接联系,从主体上还是典型的“晚晴——民初”知识环境的产物。
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张丛皞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并对张先生的报告给予总结和点评。在互动环节,多位同学就报告中涉及到的思想与知识与张先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