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下午,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讲座”总第1142场在东荣大厦十楼举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主任李大龙老师进行了题为“整体史观与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的学术讲座,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副院长马卫东老师主持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李大龙老师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国内外环境入手,回顾了梁启超、顾颉刚、费孝通等先贤的学术洞见,结合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民族”等词汇的出现频次,对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了广义与狭义上的界定与区分,并通过阐释“四个共同”和“四个与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史观作出精准解读。随后,李大龙老师通过分析学界对于王朝史、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误读情况,指出史观的不完善之处,继而提出历代王朝与非历代王朝相结合才是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的全部。李大龙老师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需要整体史观,其基点在于何时的疆域是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标志,李大龙老师提出以康熙二十八年(1689)《尼布楚条约》签订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疆域作为基点,并提出要客观阐释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历史需要坚持和摒弃的理论与方法。
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针对各位老师和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李大龙老师进行了细致解答,并进一步分析了“民族”“国族”及“民族国家”等概念的不同之处。最后,讲座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