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5
月
13
日
下午14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卜宪群先生在我校中心校区东荣大厦三楼廉政中心会议室做了一场题为“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说中国历史上的廉政文化”的学术报告。
卜宪群先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两次参加中国政治局集体学习,分别就中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进行讲解。本次来到我校,卜先生从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的高度重视以及高校学生要走入社会了解时事入手,引用贾谊《过秦论》“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以以古通今的视角导入廉政文化的讲座。
卜先生从三个层次展开廉政文化的内容。一是廉政文化的内涵,作为政治文化的分支,涵盖了廉政制度、廉政精神以及廉政物质文化。廉政文化的定义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制度、实践及其所积累的经验。一部中国政治文明史也是反腐倡廉文化的发展史。关于廉政文化要注意三方面问题,首先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迁而变迁,不能一概而论具有深度和复杂性。其次是廉政文化丰富多彩,腐败的形式和反腐败的手段多种多样,具有中华特色。第三是廉政文化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是祖先杰出的政治智慧,以及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保障。
二是廉政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卜先生以为有三。第一是官僚队伍的管理需要。回顾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官僚制、俸禄制、郡县制的出现,为后世选拔、任用、简牍、考核、惩处奖赏官员提供了制度和法律的初步模式。廉政制度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出现和完善日益走出道德谴责而无具体措施的局面,标志着中央对在地方的代理官员的控制管理的加强。第二是腐败现象的严重存在。包括权钱交易、用人不公、贪婪奢靡、正气不张四方面。任何形式的腐败现象都直指以权谋私的行为本质。第三是总结历史经验的需要。卜先生指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专制主义历朝历代的普遍现象,故而历代精明统治者都自觉总结前代灭亡经验以为教训,如汉鉴秦亡、唐鉴隋亡,总结的制度和精神文化是巨大的民族财富。
三是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文化。卜先生指出:反腐败就是统治阶级清除上层建筑中的消极因素,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治统治,使上层建筑更适应社会经济基础发展的一种政治手段。古人的廉政思想包括:民本、德、孝、礼、仁、正、俭、义、公、贤、能多方面。“廉”的内涵从《广雅》的“堂隅表示有棱角、锋利逐步扩充到《周官·小宰》的“六廉”:廉善、廉仁、廉正、廉敬、廉法、廉辨等多方面内容,逐步从单一和抽象变得多方面和具体。从廉政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来说,包括民本思想、尚贤、德先才后、公私分明、正身利国、家国同构、循名责实等方面。其中关于德才问题儒家、法家、道家提供了中国廉政思想文化的源泉。法家提供了循名责实、独断的观念,儒家提供了以德行政、崇尚正义、尊君卑臣的观念。道家提供了无为、剔除务名动众的统治者的观念。卜先生又指出廉政思想文化的落实措施,包括公文教育、学校教育、考试、诫勉谈话、官箴、家训、大众传媒等手段。
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廉政中心共同举办。系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吉林大学王剑教授主持了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