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吉林大学2015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重点支持项目“吉林省通化地区抗战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团队(以下简称“调研团队”)于8月初来到通化地区,就“抗联遗址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团队由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吕军教授带队,成员包括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6名考古学专业及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
调研团队于8月1日启程,首站直奔通化市,8月2日到达通化市,随即在通化市内开展调研踏查活动。第一站,通化市玉皇山。玉皇山位于通化市江西旧城区的东北隅,因清末建有玉皇阁而得名。调研团队参观祭拜了位于玉皇山上的烈士陵园,以及烈士陵园内的抗日名将王凤阁烈士墓(图1)。
第二站,靖宇陵园。8月4日,通化市的小雨,淅淅沥沥几乎下了一整天。我们冒雨来到靖宇陵园。陵园位于通化市浑江左岸的山岗上,是安葬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将军的地方。陵园建成于1957年9月,于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目前也是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投资4000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和扩建,占地18万平方米,在保护陵园原有风貌不变的基础上,新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2005年建成开放。在靖宇陵园,调研团队参观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和四个陈列室,参拜了杨靖宇将军陵堂,祭拜了杨靖宇将军墓。同时,在靖宇陵园“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还进行了观众问卷调查(图2—图4)。
第三站,七道沟“万人坑”。七道沟“万人坑”位于通化县东南部的果松镇七道沟村。七道沟地处山区,境内分布着丰富的矿藏资源。据不完全统计,自1940年至1945年六年时间里,日本帝国主义在七道沟铁矿共计掠夺矿石逾135万余吨;而日本帝国主义残害致死的矿工累计逾1.6万余人,在七道沟留下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掠夺东北宝贵资源的不容抹灭的历史罪证“万人坑”。1964年5月,通化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死难的矿工,在七道沟“万人坑”建立了一座纪念碑“日伪统治时期七道沟铁矿死难矿工纪念碑”;1984年2月,该纪念碑被通化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调研团队到达七道沟村后,祭拜了日伪统治时期七道沟铁矿死难同胞,祭扫了纪念碑,并对“万人坑”及纪念碑周边环境进行了考察(图5)。
第四站,通化县兴林镇。兴林镇是中共南满省委诞生地,这里也是抗联重要活动区域,有河里会议遗址、白家堡子惨案纪念地、河里抗日根据地等多处抗联遗址遗迹。调研团队在兴林镇受到兴林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镇党委韩书记和镇政府田镇长亲自陪同并全程参与吉大调研团队的调研和考察活动。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聆听了杨靖宇等抗联烈士的战斗经历,及当地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日本侵略者和誓死保卫家乡的英勇事迹;还访问到当年拾到杨靖宇将军印章的村民柳明章,听他讲述了拾到将军印章的过程;在白家堡子抗日群众殉难地,祭奠了“白家堡惨案”中的死难同胞;最后,调研团队来到了兴林镇曲柳川村的“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该馆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下辖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大荒沟交通站负责人刘义的孙子现为曲柳川村村民刘福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自费修建,主要包括永恒记忆、历史丰碑、抗联人家等5个展厅,其中还模拟复原了抗联密营“被服厂”和“枪械所”,均免费对外开放。在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调研团队参观了抗联展馆,并对前来参观的游客和展馆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抗日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情况(图6—图11)。
第五站,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靖宇县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诞生地和重要根据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县城西南6公里,靖白公路沿线的三道崴子,是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地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地面积150亩,分为前导区、中心区和旅游区,以牌楼、塑像、正气亭、台阶、拱桥、纪念碑、纪念塔成一条纵轴线,将三个区连在一起。前导区的主要建筑物有牌楼、将军塑像和正气亭。中心区的主要建筑物有纪念碑、护碑亭、常青树、纪念馆和纪念塔。调研团队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祭拜了杨靖宇将军,参观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并在景区内踏查了抗联密营(图12—图15)
第六站,靖宇县那尔轰镇暨“那尔轰会师”纪念地。“那尔轰会师”是东北抗日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转折点,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1935年8月底,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率第二团两个连150人与第一军第二师部队在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靖宇县那尔轰胜利会师,史称“那尔轰会师”。为了纪念那尔轰会师,靖宇县政府曾于1965年5月,在会师地址竖立胜利纪念碑,1981年4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那尔轰遗址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新建立纪念碑。8月9日,调研团队开始对那尔轰会师地遗址进行调研踏查,经过调研,我们得知那尔轰会师地不在那尔轰镇,而是在景山镇的崇礼村。在终于到达会师地纪念碑前之际,队员们仔细观察发现,因为多年无人祭扫,纪念碑上已经长满了绿色苔藓,与周边的绿树浑然一体,很难发现。在会师地纪念碑前,我们拜读了碑文,了解那段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同时,对纪念碑周边环境进行了考察。队员们还动手把已经倾倒了的当年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为那尔轰会师地设立的写有“文物界”的小石碑,扶起立稳,用手把有字的碑面擦拭干净露出“文物界”的碑文(图16—图19)。找到了会师地纪念碑,我们的那尔轰会师遗址调研踏查活动终于得以圆满告成。带着发现的喜悦,带着完成调研的轻松,调研团队队员们心情愉快地下山了。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的队员们,顶着酷暑骄阳,冒着风吹雨淋,克服交通不便和泥泞山路等重重困难,历时10余天,行程近于240公里,对通化地区抗战遗址展开了调研踏查。通过对通化地区抗战遗址及其历史资源的踏查调研,调研团队调查、了解、掌握了通化地区抗战遗址的保护现状及发挥教育情况,并进一步学习到、感悟到、挖掘出抗联精神。抗联精神是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是坚决抗日的誓死情怀,是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气概。东北抗联英雄谱写的气壮山河的革命乐章,体现了“四性”:一是国仇家恨,匹夫有责的自觉性;二是外御其辱、众志成城的一致性;三是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共同抗日的广泛性;四是不畏强暴、艰苦奋斗的革命性。参加调研踏查的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师生们表示,一定做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传统,开创未来。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学习、勤奋工作,为祖国的富强繁荣而努力奋斗。
(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通化地区调研团队宣)
图3,调研团队在靖宇陵园杨靖宇将军铜像前合影
图4,调研团队在靖宇陵园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内做观众问卷调查
图7,调研团队与拾到杨靖宇将军印章的村民柳明章合影
图10,调研团体在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与工作人员合影
图14,调研团队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景区内做游客问卷调查
图16,调研团队为调研那尔轰会师地遗址而行走在山间泥泞的小道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