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与《中国社会科学报》吉林记者站举办了青年学者交流会。会议由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院长徐正考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剑教授、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副院长赵宾福教授等参加会议,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各个学科的青年学者出席交流会。与会人员就吉林大学文史学科的学术传统、东北地区学术史、东北历史文化研究、东北方言研究、认知美学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吉林记者站负责人曾江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报六刊”的基本情况,《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建设大背景下的发展,“开门办报”的理念和实践,吉林记者站在东北地区的定位和工作。吉林大学是全国文科学术重镇,吉大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的中国古文字研究、边疆考古研究、东北史研究等学科都在全国拥有一流的学术声誉,名家辈出。吉林站希望与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东北地区学术事业的发展。记者郝欣也结合吉林站近期赴黑龙江对地区经济发展、赫哲族文化等进行调研和报道的情况作了介绍。
徐正考教授说,青年学者要搞好研究、继承传统,同时努力进行学术创新。对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各个学科老学者的学术成就应该花时间研究,包括做一些口述史研究,形成系列,梳理传统,推进科研,这对于吉林大学文史学科的发展很重要。王剑教授表示,学术交流对于青年学者从事科研很重要,尤其是小范围内的讨论更应该有碰撞,他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于稿件的要求,特别是对于论文所引用参考文献的高度严谨,以及对青年学者的关注和支持等。赵宾福教授谈了他对学术事业、学术传统、学术空间的看法,就推动和提升青年学者的科研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吉林大学青年学者赵俊杰、秦曰龙、李龙、梁玉水、周莉等介绍了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思考,并表示应研究、继承吉大文史学科的学术传统,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学术创新。